暗物质被认为占宇宙物质的 85%,但它不发光,其本质尚不清楚。虽然正常物质会吸收、反射和发射光,但暗物质无法直接看到,因此更难被探测到。一种称为“自相互作用暗物质”的理论或 SIDM,提出暗物质粒子通过暗力进行自相互作用,在靠近星系中心的地方相互强烈碰撞。
于海波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发表于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的研究成果中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报告称,SIDM 可以同时解释两个极端的天体物理学难题。
“第一个是大质量椭圆星系中的度暗物质光环,”于曰。 “光晕是通过强引力透镜的观测发现的,引力透镜,它的密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在流行的冷暗物质理论中极不可能出现。二是超漫射星系的暗物质晕密度极低,很难用冷暗物质理论来解释。”
A暗物质晕是渗透并包围一个星系或星系团的不可见物质的晕。当从遥远星系穿越宇宙的光线在大质量物体周围弯曲时,就会发生引力透镜效应。冷暗物质(CDM)范式/理论假设暗物质粒子是无碰撞的。顾名思义,超漫射星系的光度极低,其恒星和气体的分布是分散的。
卡内基天文台和南加州大学的联合博士后研究员伊森·纳德勒(Ethan Nadler)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博士后学者杨达能(Daneng Yang)也加入了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