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茵陈蒿)

导读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茵陈蒿汤,茵陈蒿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茵陈蒿 属菊科植物。2、嫩苗可作菜...
2024-07-19 05:30:04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茵陈蒿汤,茵陈蒿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茵陈蒿 属菊科植物。

2、嫩苗可作菜蔬,洪舜俞《老圃赋》云:"酣槽紫姜之掌,沐醯茵陈之丝。

3、"李时珍云:"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作茵陈饼食之"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

4、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

5、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

6、近代研究证明,以秋季采收的带果穗的茵陈蒿,所含约有效成分最多,疗效此绵(嫩)茵陈更好。

7、 性味 甘、平微寒,无毒。

8、 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B-蒎烯、茵陈酮、叶酸等,蒿属香豆精类。

9、 药理 近有人从其挥发油中得出一种新成分,对皮肤病病原性丝状菌有强力杀菌作用。

10、此外有扩张胆管,排泄胆汁,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

11、 功用 利湿、清热。

12、 [黄疸发热,大便秘结] 茵陈蒿30克,黄桅子15克,生大黄6~9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13、 [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茵陈蒿30克,茅术15克,水煎加砂糖服。

14、 [胆囊炎,胆结石] 茵陈蒿、玉米须各30克,水煎服。

15、 [荨麻疹,皮肤掻痒症,神经性皮炎等] 茵陈蒿15克,地肤子12克,水煎服。

16、 [高血压,肾炎,肝硬化] 茵陈蒿十天蓟根各15克,水煎服。

17、 ------------------------------------------------------------------ 茵陈蒿 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AremisiacapillalisThunb. 早春采集的嫩茎 叶。

18、《本草纲目》载“茵陈,昔人多莳为蔬。

19、” 茵陈蒿每百克嫩茎叶含水分79 克,蛋白质5.6 克,脂肪0.4 克,碳水化 合物8 克,钙257 毫克,磷97 毫克,铁21 毫克,胡萝卜素5.02 毫克,维生 素B10.05 毫克,维生素B2 为0.35 毫克,尼克酸0.2 毫克,维生素C2 毫克, 还含有蒿属香豆精、绿原酸等。

20、 茵陈蒿性味苦辛凉,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

21、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 痒疥疮等。

22、 《本草纲目》载“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食 【药 名】:茵陈 【拼 音】:YINCHEN 【英文名】:Virgate Wormwood Herb Capillary Wormwood Herb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

23、 【功 效】:清热利湿,解毒疗疮。

24、 【主 治】: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25、 【性味归经】:苦辛,凉。

26、①《本经》:“味苦,平。

27、”②《别录》:“微寒,无毒。

28、”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29、”④《珍珠囊》:“苦甘。

30、” 入肝、脾、膀胱经。

31、①张元素:“入足太阳经。

32、”②《本草经疏》:“足阳明、太阴、太阳三经。

33、”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34、”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35、外用:煎水洗。

36、 【用药忌宜】: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37、①《本草经疏》: “蓄血发黄者,禁用。

38、”②《得配本草》:“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39、” 【药物配伍】:配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

40、配附子,温阳利湿退黄,主治寒湿内阻之阴黄。

41、配大黄,治黄疸初起。

42、配白藓皮,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

43、配车前子,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44、配厚朴,滑石,清湿热利胆宽中下气,化浊气消疸利尿泻火。

45、 【别 名】: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蔯蒿(《雷公炮炙论》)、茵陈(《本草经集注》)、因陈蒿(《本草拾遗》)、绵茵陈(《本经逢原》)、绒蒿、细叶青蒿(《广西中兽医药植》)、臭蒿、安吕草(《江苏植药志》)、婆婆蒿(《山东中药》)、野兰蒿(《湖南药物志》) 【处方名】:茵陈、茵陈蒿、因陈、绵茵陈、西茵陈、北茵陈 【商品名】:茵陈、茵陈蒿、北茵陈、西茵陈,以质嫩、干燥、色灰绿或灰白、软绵如绒、气清香浓郁者为佳。

46、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47、主产陕西、山西、安徽。

48、此外,山东、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肃、福建等地亦产。

49、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50、 【拉丁名】:药材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原植物Artemisia?capillaris?Thunb.同属植物黄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aib小白蒿A.frigidaWilld. 【炮制方法】:过筛,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碾碎,再过罗去净泥屑。

51、《雷公炮炙论》:“去根细锉用。

52、”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本草图经》:“茵陈蒿,今近道皆有之,而不及泰山者佳。

53、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秋后叶枯,茎干经冬不死,至春更因旧苗而生新叶,故名茵陈蒿。

54、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山茵陈。

55、江宁府又有一种茵陈,叶大根粗,黄白色,至夏有花实。

56、阶州有一种名白蒿,亦似青蒿而背白,本土皆通入药用之。

57、今南方医人用山茵陈,乃有数种,或著其说云:山茵陈京下及北地用者,如艾蒿,叶细而背白,其气亦如艾,味苦,干则色黑。

58、江南所用,茎叶都似家茵陈而大,高三、四尺,气极芬香,味甘辛,俗又名龙脑薄荷。

59、吴中所用,乃石香柔也,叶至细,色黄味辛,甚香烈,性温,误作解脾药服之,大令人烦。

60、以《本草》论之,但有茵陈蒿,而无山茵陈。

61、《本草》注云:茵陈蒿叶似蓬蒿而紧细,今京下、北地用为山茵陈者,是也。

62、大体世方用山茵陈疗脑痛,解伤寒发汗,行肢节滞气,化痰利膈,治劳倦最要。

63、详《本草》正经,惟疗黄疸,利小便,与世方都不应。

64、今试取京下所用山茵陈为解肌发汗药,灼然少效,江南山茵陈疗伤寒脑痛绝胜,此见诸医议论,谓家茵陈亦能解肌下膈,去胸中烦,方家少用,但可研作饮服之,《本草》所无,自出俗方,茵陈蒿复当别是一物,主疗自异,不得力山茵陈。

65、此说亦未可据,但以功较之,则江南者为胜,以经言之,则非《本草》所出。

66、医方所用,且可计较功效,《本草》之义,更当考论尔。

67、”②《纲目》:“茵陈,昔人多莳为蔬,故入药用山茵陈,所以别家茵陈也。

68、洪舜俞《老圃赋》云:酣糟紫姜之掌,沐醯青陈之丝是也。

69、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食之,后人各据方土所传,遂致淆乱。

70、今山茵陈二月生苗,其茎如艾,其叶如淡色青蒿而背白,叶歧紧细而扁整,九月开细花,黄色,结实大如艾子,花实并与庵? 花实相似,亦有无花实者。

71、”③《本草崇原》:”一种开花结实者,名铃儿茵陈;无花实者,名毛茵陈;入药以无花实者为胜。

72、”④《本经逢原》:“茵陈有二种:一种叶细如青蒿者名绵茵陈,专于利水,为湿热黄疸要药。

73、一种生子如铃者,名山茵陈,又名角蒿,其味苦辛小毒,专于杀虫,治口齿疮绝胜。

74、《本经》主风湿寒热,热结黄疸,湿伏阳明所生之病,皆指绵茵陈而言。

75、”⑤《中药志》:“本品在历代之记载,皆与目前市售应用最广的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类似。

76、而《图经本草》又载江宁府一种茵陈,类似今用之白花茵陈。

77、另在《图经本草》之白蒿项下又记有:今阶州以白蒿为茵陈蒿,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

78、又似今植物白蒿。

79、故按《本草》记载观之,古代药用称茵陈者甚多,又有名山茵陈、石茵陈者。

80、但由其疗效观之,皆不相同,故不宜相混。

81、” 【生药材鉴定】:之干燥的幼苗多揉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

82、茎细小,长6~10厘米,多弯曲或已折断;分枝细,基部较粗,直径1.5毫米,去掉表面的白毛后,可见明显的纵纹,完整的叶多有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线状。

83、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

84、以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者为佳。

85、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黄蒿Artemisia? scopariaWaldst.Et?Kitaib.(又名:滨蒿、北茵陈)、小白蒿A.frigidaWilld.等的幼苗,在东北等地作茵陈蒿使用。

86、劲直蒿 A. strictaEdgew.的幼苗在西藏地区作茵陈蒿使用。

87、显微鉴定:茵陈蒿叶粉末:灰绿色。

88、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

89、②腺毛少,顶面观鞋底形,由6,8细胞上下成对迭合而成,直径15-22μm。

90、③丁字形非腺毛多碎断似纤维状,完整者顶端细胞极长,可至2mm,直径5-26μm,左右两臂不等长,壁厚,木化;基部1-3细胞,极扁短。

91、 【中药化学成分】:茵陈蒿含具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精(Scopa-rone),即6,7一二甲氧基香豆精(6,7一Dimethoxycoumarin);含率因季节而异,开花期最高,达1.98%,以及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和咖啡酸(Caffeicacid)。

92、全草含精油约0,27%,果穗中精油较多,含率达1%。

93、其成分有:B一蒎烯(B一Pinene),茵陈炔酮(Capillin),茵陈烯酮(Capillone),茵陈炔(Capil-lene),茵陈素(Capillarin)。

94、还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为硬脂酸(Stearic?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acid)褐煤酸(Montanic?acid)。

95、灰分中含氯化钾。

96、种子中也含蒿属香豆精及氯化钾。

97、黄蒿含蒿属香豆精,含率因部位和季节而异,花蕾中有0,5%,花头和种子中有2%;开花期全草有0.46%,开花前的花头中有1.52%,但幼苗中不含蒿属香豆精而含绿原酸。

98、全草含精油约0.6%,以开花期含率最高,约达0.95%。

99、其成分有:侧柏醇(Thujyl-alcohol),正丁醛(Buty-raldehyde),糠醛(Fur-furaldehyde),甲庚酮(Methylheptanone),葛缕酮(Carvone),1,8一桉叶素(1,8一Cineole),侧柏酮(Thujone),乙酸?牛儿酯(Geranylacetate),毕澄茄烯(Cadinene),丁香油酚(Eugenol, a-蒎烯(a一Pinene),B-蒎烯,冰草烯(Agropyrene)等。

100、还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为肉豆蔻酸(Myristic?acid),5.1%,棕榈酸23.48%,硬脂酸24.43%,花生酸18.04%,亚油酸11.25%,油酸10.09%;非皂化部分中有B-谷甾醇(B一Si-tosterol)?19.81%。

101、又含另一利胆成分4一羟基苯乙酮(4-Hydroxy?acetophenone)。

102、还含胆碱(Choline),水杨酸(Salicylic acid),壬二酸(Nonandioic?acid),石竹烯环氧化物(Caryophyllene? epoxide)等。

103、根含B一谷甾醇及草酸等。

104、(1)猪毛蒿?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香芹(葛缕酮,carvone)、对-聚伞花素(p-cymene)、苎烯、紫苏烯(perillene)、α-水芹烯(α- phellandrene)、百里香酚(thymol)、α-,β-蒎烯、松油醇-4、马鞭草酮(verbenone)、萘、芳甲基苯乙酮(armethylacetophenone)。

105、另含滨蒿素(scoparone)、对羟基苯乙酮及绿原酸等。

106、(2)茵陈蒿?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月桂烯、苎烯,桉油精、α-蒎烯、莰烯、α-姜黄烯(α-curcumene)、达瓦酮(davanoe)、茵陈炔酮(capillin)、丁香酚(eugenol)、异丁香酚(isoeugenol)、萘、苯甲醛、龙脑。

107、另含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6,7-二甲氧基香豆素(即滨蒿素)。

108、另报道从茵陈蒿地上部分分得茵陈素A、B(capillartemisin A,B)。

109、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50ml,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

110、滤液滴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灯(365mm)下检视,滨蒿浸出液显红色,茵陈蒿浸出液显砖红色。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