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知识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延期开庭审理的法律规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延期开庭审理的法律规定
延期开庭审理的法律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2.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3.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4.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二、民事案件开庭审理要注意哪些规则
民事案件开庭审理要注意如下规则:
1.开庭前可以调解的,采取调解方式及时解决纠纷。
2.需要开庭审理的,通过要求当事人交换证据等方式,明确争议焦点。
3.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4.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案件,可以一次开庭审结并且当庭宣判。
5.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三、民事诉讼开庭后多久出判决?
民事诉讼开庭后多久出判决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只需要在规定的审结期限内判决即可:
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找法网提醒,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